close
長庚兒童醫院應該算是南台灣針對兒童設計的數一數二大型醫院吧!雖然建築很氣派,卻沒有兒童溫馨卡蛙伊的感覺,反而覺得太過莊嚴,工作人員也感覺蠻不親切的,而效率更是差,我們依約定時間前往,還是平常冷門日呢,竟然離開都已經過了3個多小時了...現在拜網路的方便,即使是初診也可以網路預約掛號,所以櫻桃媽前天就上網查了一些資料,醫學新知分享如下!
我因為兒科醫生的推薦,網路掛號長庚兒童內科-腸胃科-刁醫生,他是一位老醫生了,看診時很仔細並小心,也許是我們有做點功課吧!所以一開始醫生就針對我們的問題一一解釋清楚,照超音波及看片也針對幽門部分做了不少分析,結論是維維的大腸可能被我們養的太營養了而負荷不了,才會頻頻吐奶,綜合許多過來人經驗及醫師建議,幫助溢奶改善(俗稱澎風)的小配波~1少量多餐2用雙手摻漲氣膏來回搓熱手心,在baby肚臍附近小力的按摩,一天數次3在鼻子上端,有點像是~要把鼻子墊高的動作,幫助baby鼻子流通氣4幫baby在肚子穿上肚圍,外衣不要穿太厚,嬰兒很怕熱,防止肚臍朝涼....
醫學新知分享
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 丁綺文 醫師
人體的胃部有兩個門:前門與食道相通,是胃的入口,稱為賁門。後門與十二指腸相通,是胃的出口,稱為幽門。這兩個門與嬰兒溢奶和吐奶有關。如果前門關不緊,胃裡的食物會回流到食道,產生溢奶。假使後門打不開,胃內的液體無法送到小腸消化,越積越脹,然後猛然噴出,發生吐奶。
幾乎所有的嬰兒都有過溢奶的經驗。由於賁門太鬆造成的溢奶,醫學名詞叫「胃食道逆流」。正常成人即使倒立,胃內的食物也不會溢出,因為賁門包著一圈括約肌可以收縮鎖緊。嬰兒橫隔膜肌肉和賁門括約肌都尚未發育完整,再加上躺臥的姿勢使液體食物更容易流回食道。所以每次餵完奶都必須排氣,將吃奶時吞入的氣泡趕出來,否則餵奶後嗝氣就會連帶使奶水溢出口鼻。
胃食道逆流的嬰兒,除了溢奶弄濕衣服床單,造成照顧上的困難以外,更嚴重的,溢奶嗆入氣管可能造成吸入性肺炎,引發細菌感染,甚至敗血症而死亡。所謂嬰兒猝死症,也一直被懷疑與胃食道逆流有關。此外醫學文獻上,不斷有研究報告論述嬰兒期含有胃酸的溢奶,即使逆流至喉頭或氣管上端,而非直接吸入肺部,仍可引發氣管肌肉收縮,推測與日後發生氣喘有關。
防止胃食道逆流,最有效的方法是增加食物的黏稠度,使它不易流動就不會溢出。近年有多種品牌的防溢嬰兒奶粉問市,其原理是改變奶粉的醣類成分,採用較低溫度沖泡,就能調出如同粥湯或勾芡一般的滯性溶液,達到防溢的效果。餵奶的方法,採行少量多餐,可免胃漲滿溢,或輔以姿勢療法也有助益。方法是將床板傾斜45至60度,頭高腳低趴睡,也可增加賁門張力。隨著嬰兒成長,橫隔膜肌肉變厚,賁門括約肌增強。兩歲以後,胃食道逆流的發生率就很低了。
至於吐奶,就跟幽門結構較有關連。有一種先天性的內臟畸型稱「肥厚性幽門狹窄」,嬰兒出生時很正常,自二至三週大的時候,幽門括約肌開始不正常的增生變厚。奶水積存在胃,無法通過狹窄的幽門到小腸,就引發吐奶的症狀。如不治療,將越來越惡化,幾乎每餐都吐,甚至噴射狀從口鼻吐出。於是嬰兒體重不再增加,嚴重者因為胃酸過量消耗,發生血液中氫離子下降的代謝性鹼中毒和脫水,可危及生命。
幽門狹窄症好發於第一胎男嬰,男女比例為五比一。診斷並無困難。除了典型的吐奶病史以外,身體檢查可看到嬰兒吃飽後上腹鼓脹。用手觸診,在肚臍上方可摸到一個橄欖大小的腫塊,即肥厚的幽門。對於症狀不典型的早期患嬰,採用超音波測量幽門肌肉厚度可幫助診斷。
治療肥厚性幽門狹窄的嬰兒,開刀是快又有效的方法。手術時無需切除腫塊,只要將環形增生的幽門括約肌外層劃一刀截斷,彷彿將圈緊的橡皮筋割斷一般,通路立即打開。由於未傷及腸胃內壁,術後不必禁食,嬰兒自麻醉中醒來,即可喝下一整瓶奶,成果立竿見影,確實是一種可以讓醫師、父母和寶寶皆大歡喜的手術。
我因為兒科醫生的推薦,網路掛號長庚兒童內科-腸胃科-刁醫生,他是一位老醫生了,看診時很仔細並小心,也許是我們有做點功課吧!所以一開始醫生就針對我們的問題一一解釋清楚,照超音波及看片也針對幽門部分做了不少分析,結論是維維的大腸可能被我們養的太營養了而負荷不了,才會頻頻吐奶,綜合許多過來人經驗及醫師建議,幫助溢奶改善(俗稱澎風)的小配波~1少量多餐2用雙手摻漲氣膏來回搓熱手心,在baby肚臍附近小力的按摩,一天數次3在鼻子上端,有點像是~要把鼻子墊高的動作,幫助baby鼻子流通氣4幫baby在肚子穿上肚圍,外衣不要穿太厚,嬰兒很怕熱,防止肚臍朝涼....
醫學新知分享
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 丁綺文 醫師
人體的胃部有兩個門:前門與食道相通,是胃的入口,稱為賁門。後門與十二指腸相通,是胃的出口,稱為幽門。這兩個門與嬰兒溢奶和吐奶有關。如果前門關不緊,胃裡的食物會回流到食道,產生溢奶。假使後門打不開,胃內的液體無法送到小腸消化,越積越脹,然後猛然噴出,發生吐奶。
幾乎所有的嬰兒都有過溢奶的經驗。由於賁門太鬆造成的溢奶,醫學名詞叫「胃食道逆流」。正常成人即使倒立,胃內的食物也不會溢出,因為賁門包著一圈括約肌可以收縮鎖緊。嬰兒橫隔膜肌肉和賁門括約肌都尚未發育完整,再加上躺臥的姿勢使液體食物更容易流回食道。所以每次餵完奶都必須排氣,將吃奶時吞入的氣泡趕出來,否則餵奶後嗝氣就會連帶使奶水溢出口鼻。
胃食道逆流的嬰兒,除了溢奶弄濕衣服床單,造成照顧上的困難以外,更嚴重的,溢奶嗆入氣管可能造成吸入性肺炎,引發細菌感染,甚至敗血症而死亡。所謂嬰兒猝死症,也一直被懷疑與胃食道逆流有關。此外醫學文獻上,不斷有研究報告論述嬰兒期含有胃酸的溢奶,即使逆流至喉頭或氣管上端,而非直接吸入肺部,仍可引發氣管肌肉收縮,推測與日後發生氣喘有關。
防止胃食道逆流,最有效的方法是增加食物的黏稠度,使它不易流動就不會溢出。近年有多種品牌的防溢嬰兒奶粉問市,其原理是改變奶粉的醣類成分,採用較低溫度沖泡,就能調出如同粥湯或勾芡一般的滯性溶液,達到防溢的效果。餵奶的方法,採行少量多餐,可免胃漲滿溢,或輔以姿勢療法也有助益。方法是將床板傾斜45至60度,頭高腳低趴睡,也可增加賁門張力。隨著嬰兒成長,橫隔膜肌肉變厚,賁門括約肌增強。兩歲以後,胃食道逆流的發生率就很低了。
至於吐奶,就跟幽門結構較有關連。有一種先天性的內臟畸型稱「肥厚性幽門狹窄」,嬰兒出生時很正常,自二至三週大的時候,幽門括約肌開始不正常的增生變厚。奶水積存在胃,無法通過狹窄的幽門到小腸,就引發吐奶的症狀。如不治療,將越來越惡化,幾乎每餐都吐,甚至噴射狀從口鼻吐出。於是嬰兒體重不再增加,嚴重者因為胃酸過量消耗,發生血液中氫離子下降的代謝性鹼中毒和脫水,可危及生命。
幽門狹窄症好發於第一胎男嬰,男女比例為五比一。診斷並無困難。除了典型的吐奶病史以外,身體檢查可看到嬰兒吃飽後上腹鼓脹。用手觸診,在肚臍上方可摸到一個橄欖大小的腫塊,即肥厚的幽門。對於症狀不典型的早期患嬰,採用超音波測量幽門肌肉厚度可幫助診斷。
治療肥厚性幽門狹窄的嬰兒,開刀是快又有效的方法。手術時無需切除腫塊,只要將環形增生的幽門括約肌外層劃一刀截斷,彷彿將圈緊的橡皮筋割斷一般,通路立即打開。由於未傷及腸胃內壁,術後不必禁食,嬰兒自麻醉中醒來,即可喝下一整瓶奶,成果立竿見影,確實是一種可以讓醫師、父母和寶寶皆大歡喜的手術。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