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出閱讀力~學習閱讀的基礎 「喂,姊妹們,母親要我們愛護這些書,讀這些書,並且要牢牢地將它們記住……我們本來對這種事是很忠實的,然而在父親出門以後,再加上關於戰爭的不好消息,將我們攪亂了……現在你們如何作,隨你們的便,然而我自己必定將這本書放在這桌上,每天醒來,就讀一點……」 於是他開始讀他的新書。紹和也讀起來,臉上表現出一種不大看得見的莊嚴和靜的神態。貝思給這些新書和他姊姊們的榜樣感動的不得了,低聲說:『……我們也來照樣作吧……』 ~摘錄自《小婦人》 文/柯華葳 天下雜誌出版/教出閱讀力 閱讀二階段論 閱讀發展研究的指標人物,哈佛大學教授夏爾(J. Chall)1983年曾以六個階段描述兒童學習閱讀的歷程,這六個階段又可分成兩大部分,分別是「學習閱讀的能力 」(learn to read)和「透過閱讀學習知識 」(read to learn, learn from reading)。前者透過閱讀,學習如何讀;後者也是透過閱讀,進而學到各種知識。不論前者或後者,我們都必須幫助孩子學習閱讀,成為一位獨立的學習者 。 學習鋼琴之初,學生首先要聽老師的示範演奏,然後,跟老師一起彈,在老師協助下彈奏樂曲。在還不了解樂理的情況下,幼兒一開始會依記憶、透過模仿,彈奏曲目。之後學習讀樂譜,反覆練習,最終彈出自己的詮釋。 學習閱讀的歷程也是如此。先要有人示範,幼兒透過記憶與模仿學習。之後學習讀文字符號,讀字裡行間的意義,最後讀出自己的感受和詮釋,形成自己的知識 。 學習閱讀的基礎 個人本身的條件,與所處環境提供的條件,對於學習或成長都扮演關鍵的角色。生理與心理健康是學習的基本條件,如大腦與耳、眼等感官的正常,且隨著年齡發展趨於成熟。 學習條件包括外界提供學習的材料,就如畫家看到美麗的風景,在腦中構思,需要顏料、畫筆等外在物件來實現他的畫作。閱讀能力的發展同樣需要有健康的個體和豐富的環境條件互相配合而成。 一、 個體的條件 (一) 身心全方位的發展 閱讀能力首要建立在語言能力上。不只是語言,嬰幼兒身心全方位的成長都與閱讀有關 。以生理方面為例,從趴在床上到撐起自己抬頭挺胸,從走得搖搖晃晃到步伐穩健甚至跑步,嬰幼兒不只大肌肉動作漸漸變得發達,小肌肉也逐漸有力穩健,可以抓湯匙餵自己、拿書、翻開書甚至抓筆塗鴉。 認知方面,父母可以由幼兒的裝扮遊戲,扮家家酒等,看出他們對於不在眼前的事物,不同的認識與判斷。此時也可以觀察,幼兒如何開始對環境的符號產生興趣。 社會行為方面,他們有同理心,關心弱者。聽到不同主角的遭遇和故事時,他們會一起歡笑或是陷入憂傷。因此描述幼兒閱讀能力發展時,不能不看身心各方面的發展,特別是語言、認知和社會互動。 (二) 母語 好的母語能力有利於閱讀能力發展 ,詞彙多的孩子閱讀成就也比較好。為什麼母語發展與閱讀有關係?因為書中部分的詞彙、語法,和口語使用的一樣。兒童需要在已有的口語經驗上,學習閱讀的能力。這在第二章將有更進一步的說明。 學習母語時有一特徵是「自我練習 」,這也是未來學習閱讀需要的能力。 自我練習現象請見本書第一章~ 二.環境上的條件 (一) 社會互動 幼兒看似自動自發的發展語言,但是環境一定要有可以學習的條件。如環境裡詞彙的多寡,影響幼兒詞彙發展,進而影響閱讀能力發展。 又例如母親發音的清晰度也有影響。如6--8個月嬰兒的母親「母音」準確程度與嬰兒辨音有關。母音是指注音符號中ㄚ、ㄛ、ㄜ、ㄝ、ㄞ、ㄟ、ㄠ、ㄡ等音。 父母與幼兒的說話方式也影響幼兒的語言發展。例如父母教導孩子認識事物與命名的說話方式。 媽媽:「這是什麼?」 寶寶沒回答。 媽媽:「花瓶。寶寶說花瓶。」 寶寶沒回應。 媽媽繼續:「你看,紅玫瑰,寶寶說紅玫瑰。」 寶寶沒反應。 媽媽繼續自說自話。 另一位媽媽也在教導,看起來也像是自說自話, 媽媽:「寶寶你看這一朵花,花瓣外緣顏色和裡面的顏色不一樣,好像裙擺特別加上的花邊,好特別。這種藍色不知道是染上去的還是天然的?現在的農業真不得了……」 寶寶專注看著媽媽對一朵花說出這麼多的話。 根據研究,我們大膽預測第一位寶寶學習到的詞彙比第二位寶寶少。第一位媽媽雖很辛苦的教寶寶各種名稱,但是他的形式固定且所傳達的總詞彙量遠遠少於第二位母親。 (二) 各式各樣的符號 環境中許多符號是幼兒閱讀的開始。幼兒除了不斷的說,也開始辨識環境上的符號,例如認得自己的名字、商品標誌。父母讀出街道上的招牌、餐廳裡的菜單、超級市場的食品說明、車站捷運站各種指示等,一方面幫助幼兒感受符號無所不在,另一方面讓幼兒有機會連結語音與符號(包括文字符號)的關係。這在第五章會進一步說明。 學習閱讀需要有母語為基礎。母語學習需要環境中有豐富的語言與社會互動,包括讀環境中各種的符號與讀書給嬰幼兒聽。閱讀發展也同樣需要環境中有豐富的閱讀活動與社會互動 。
cherry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0) 人氣( )
留言列表